耳朵也需要休息,听力下降赶紧治
突发性耳聋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一般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耳朵每天都在被动的工作,它几乎无时无刻都在接受着各种不同的声音,它也会感到疲累,也有可能因此遭受到不可逆的伤害。复旦大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杜强提醒,要想尽可能避免耳朵受伤,那么一定要让耳朵休息好。 听力下降一个月内治疗效果最佳对于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杜主任强调一定要尽早治疗,一个月内治疗效果最佳,超过一个月听力恢复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 目前根据《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版)》,进行规范化治疗。首先会让患者进行听力测试,根据测试,再治疗。比如测试为全聋型的,那么在老年人多数是由于血栓造成的,就像脑梗一样,只不过血栓是栓塞到了耳朵内的动脉;而在年轻人更多是病毒感染造成的。针对全聋型的可以采用激素治疗,以及用扩张血管的药物,有血栓的还需要尽早使用溶栓药物。治疗的黄金时间为发病两周之内,越早越好。超过两周也可以治,但效果终不如两周内好。还有全频听力下降的,但还没有全聋,治疗方法和全聋型的也差不多。还有一些高频听力下降、低频听力下降、中频听力下降的,治疗也应遵循《指南》。规范的治疗才能最大程度挽回患者的听力。 针对突发性耳聋,还有高压氧仓的治疗,其目的在于促进组织修复。由于身体的各个组织器官都需要消耗能量,我们吃进去的食物,最终会变成葡萄糖进入血液,运送到各个器官,葡萄糖在线粒体内燃烧掉,会和氧结合反应,变成水和二氧化碳,产生人体所需的能量。所以当我们耳朵受到伤害之后,就需要供应大量的氧和葡萄糖来进行组织修复,那么就需要促进血液循环。高压氧治疗后,吸入的氧增多了,更多的氧溶解到血液当中,和血红蛋白结合的氧含量也增加了,这样血液就能够高效地运输更多的氧到达组织末梢,促使远端组织获得更多的氧来进行组织修复,所以高压氧在突发性耳聋的治疗中主要是促进耳朵内神经细胞修复的,从而恢复患者的听力。 耳朵也需要休息实际上作为个人来讲,我们并不知道自己是否携带耳聋基因,而且还存在很多未知的耳聋基因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果希望避免耳聋,那么首先就要避免外界环境因素对耳朵的伤害,主要是避免噪声、避免耳毒性药物以及避免熬夜、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注意休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疲劳。 耳朵听声音,其实是在做被动工作,听了很多声音后耳朵也会很累的,这种感受我们可能感觉不到,但其实耳朵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更好的休息。如果晚上不好好睡觉,白天又听到很多噪声,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得到很好的修复,就可能出现突发性耳聋。所以我们平常晚上不要熬夜,尽量早点睡觉,这样就会有更多的葡萄糖、氧气输送到耳朵,让耳朵在晚上进行修复。 如果需要暴露在噪音环境下,尽量使用耳塞,可以降低环境噪声对耳朵的伤害。看电影,唱卡拉OK,看演出,都尽量不要坐在靠近喇叭的位置。如果因为环境噪声大,耳朵感觉不舒服,要及时脱离噪声环境。 另外,经常运动对耳朵也有好处。运动可以加速血液循环,输送更多的氧到全身的组织器官,包括耳朵,也会对耳朵的修复有益。建议每天运动半小时到1小时。 总之,与发生耳聋后及时治疗相比,预防耳聋更为重要! 专家简介 杜强复旦大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擅长诊治听力下降、耳鸣、眩晕、面瘫,尤其擅长诊治突发性耳聋、中耳炎、遗传性耳聋、梅尼埃病、耳石症。 门诊时间: 汾阳院区:周一全天、周三上午; 浦江院区:周四全天 李琳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rwdbaog.com/jxmdcb/3415.html
- 上一篇文章: 医大二院杨春晓教授头晕系列二频频头
- 下一篇文章: 这70个国家福清人可以说走就走了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