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蜂囊状幼虫病换王台断仔治疗试验王跨芬
囊状幼虫病对中蜂生产威胁和危害最大,目前本病尚无有效治疗药物,只要得了此病蜂农往往损失较大,严重者垮场。如案例一:年5月,永州市零陵区特殊学校内唐老师在操场周边养殖四箱中蜂患中蜂囊状幼虫病,据了解蜜蜂是一位养殖意蜂的朋友送的,四箱中蜂在意蜂场内不好管理,又不适合长途运输,才送人。搬回来没多久就发现有烂仔现象,最后四箱中蜂全都飞逃。案例二:年蜂友卢师傅在双牌县平福头乡采油菜时发现有四群染上中蜂囊状幼虫病,不久全场51群中蜂很快出现病情,用土霉素、恩诺沙星、庆霉素和青霉素都没有效果。油菜花蜜结束后,蜂群开始飞逃,一天飞逃1~3群,3个月内垮场,最后只余5箱中蜂。为此,笔者将年3月至7月间进行的中蜂囊状幼虫病换王台断仔治疗试验报告如下,以供大家交流与探讨。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时间及地点年3月26日至年7月4日,试验在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富家桥镇荷叶塘村某蜂场进行。1.2试验动物试验场中已感染囊状幼虫病的18箱中华蜜蜂。1.3试验蜂场的基本情况永州市零陵地区年1月25日以前天气温暖,柃木流蜜比较好,蜂王产卵并大量繁殖,26日后天气变冷,连续雨雪天。3月3日养殖户检查蜂群时发现已有3箱烂子比较严重,别的蜂群也有少量烂仔现象。3月12日以后二框以下的蜜蜂开始飞逃,久雨初晴时一天最多飞逃了5群蜂。笔者3月26日去蜂场了解到35箱中蜂只有20箱,看到巢门口有幼虫尸体,有些蜜蜂从巢里向外搬运尸体,蜂箱前油菜地也能看见空中飞着搬运尸体的蜜蜂。开箱检查发现群势较少,群内混乱,工蜂易怒,爱蜇人。有18箱蜜蜂有部分封盖子的蜡口被成蜂咬开,有些幼虫头尖上翘,体色灰白或黄白色,用镊子夹出时体软,内含乳白色液体,呈上小下大的囊袋状;有些蜂巢底部有还没有搬运完的部分尸体,颜色渐变成黄褐色至褐色,最后呈棕黑色干片黄灰色幼虫尸体。蜂群出现大面积烂仔,无酸腐臭味,群势在2~4框之间。其中有两箱(有箱7框蜂,另一箱有6框蜂)没有发现烂仔现象,工蜂出勤积极,上午10点钟,工蜂采集大量的花粉进巢。初步诊断蜂群患了中蜂囊状幼虫病。1.4试验方法1.4.1囚禁蜂王年3月26日对两箱没有发病的蜂王剪翅,同时蜂王带两框无子空脾和职蜂用隔板分开使蜂不能相互通行,另一边是4-5脾的带幼虫的子脾,各开一个巢门进出。18箱发病群用王笼将蜂王幽闭起来,扣在脾上角或放在中间框梁中央,抽出多余的空脾,使蜂脾对称或者蜂多余脾。1.4.2人工育王年3月27日用不锈钢怀加入蜂蜡,放入加热至70℃~80℃的水中溶化蜂蜡。事先把做好的中蜂王台棒置清水中浸泡2个小时,然后提出甩去水滴,垂直插入蜡液中,并迅速取出,隔10秒后再重复一次,第1次插入深度为8~10mm,后每次比上次浅0.5~1mm,连续3~4次。做好的王台冷却后旋转从王台棒上取下,王台棒放入清洁的冷水中浸泡30mim再做第2个。用人工王台的底部熔蜡固定在育王框木条中间位置,每隔2~3cm粘一个,每框育王框粘王台15个。检查蜂群,摘除育王群中所有的急造王台,然后把育王框放到育王群让蜜蜂的工蜂清理2~6小时,取出后每一个王台底部滴一滴高温消毒的蜂蜜,用两箱没有发病蜂群上卵虫脾上24小时内的小幼虫移入王台内。第2天取出育王框,用摄子夹出王台内的幼虫,再从没有发病蜂群上卵虫脾上24小时内的小幼虫的移入王台内。在培育蜂王的前一天适当奖励饲喂一些蜂蜜和花粉,能提高王台接受率,并且蜂群营养好能给蜂王幼虫提供更充足的蜂王浆,培育的蜂王也更大更好。年4月2日检查发现七框蜂的蜂箱有12个王台接受并封盖,六框蜂的蜂箱有11个王台接受并封盖。1.4.3消毒1.4.3.1养蜂工具消毒蜂箱、巢框、隔板、隔王板、工作服、育王框和起刮刀等用清水洗刷干净后放在阳光下暴晒两天,下雨天气5%石灰水浸泡或用福尔马林熏蒸6小时消毒;巢脾和移虫针用75%酒精喷雾消毒;工作人员的手及蜂具都应进行严格的消毒之后才能接触健康蜂群[1];饲喂蜂蜜高温煮沸消毒。1.4.3.2场地消毒年3月26日至7月4日,前一个月蜂场每七天进行一次全面消毒,后几个月每半个月进行一次全面消毒,地面10%~20%石灰乳喷洒消毒或撒生石灰用量是g/m2。7天后再用高锰酸钾或5%漂白粉溶液喷雾,对蜂场进行第二次消毒,换另一种消毒药品。1.4.4介绍王台年4月6日,从育王群中把育王框取出,用蜂刷轻轻扫落或者用嘴吹落附在框条和王台上的蜜蜂,用锋利的小刀从王台的底部轻轻的割断。将其分别安放在18箱有病群巢框的侧条与下梁之间形成的夹角部位;也可在脾中下部没有子脾和蜜的巢房上用手指压塌一些,然后将王台揿牢固定在巢脾上,保持端部朝下,将此脾安放在蜂巢中部,并尽可能将王台安排在靠近巢门一侧。年4月10日检查蜂群,18箱蜂群处女王已出台。1.4.5处理老蜂王年4月24日检查蜂群,18箱新王腹部膨大,行动稳重,巢房内有整齐的卵,职蜂出勤积极,新蜂王交尾成功已正常产卵。从蜂箱的框梁上取出王笼中的老蜂王,杀死老王,王笼用1∶的卫效水溶液消毒。2结果与分析2.1试验结果观察年5月11日检查蜂群,有17箱蜂群产出整板的封盖仔脾,没有发现烂仔现象。有一箱发现烂子现象,对发病蜂群进行无害化焚烧深埋处理。年6月10日、7月4日分别对检查蜂群,17箱蜂群没有发现烂仔现象。2.2试验结果分析2.2.1选择抗病蜂群育王试验蜂场共35群中蜂,其中有两箱中蜂没有发病,并且3月26日蜂群达到6~7框蜂,说明这两群对中蜂囊状幼虫病有抵抗力。分别对这两箱进人工育王,育出来的王也有一定的抗病力。2.2.2温度低、气温变化大易发病笔者通过多年观察发现,湖南省永州市中蜂囊状幼虫病发病有两个高峰期,一个是低温多湿的早春至初夏(2月~5月),3月~4月是最严重时期。另一个是天气变冷的10月至12月上旬,这个时期比春季病情,危害也较少,一般不会引蜂死或者飞逃。温度低、气温变化大易发生此病,5月份气温上升时病情渐渐好转,有些中蜂能够自愈。试验蜂群是3月底育王,新王交配后产卵期在4月底,这时期气温明显升高。2.2.3消毒和断子可减少了病毒数量病菌只有在动物体内达到一定数量时动物才会发病。3月26日关王停止产卵,工蜂哺育的工作量下降,有更多的工蜂和时间来参于清除病死幼虫尸体,4月中后期箱里无幼虫和封盖子,使得病毒无寄主,同时加强对环境和蜂具的消毒,减少了中蜂囊状幼虫病病毒的数量。2.2.4外界蜜粉充足、营养全面可减少发病桕、荆条等各类等蜜粉源植物开花,蜜蜂外出采集积极,饲料的种类和数量增多,营养全面,哺育出来的幼虫个体大,抗病力强。3讨论3.1预防中蜂囊状幼虫病发生的有效途经在每年中蜂囊状幼虫病发病期之前提前育王换新王,一年春秋两季各换王1次,避开发病高峰期,这些是预防中蜂囊状幼虫病发生的有效途径。3.2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气温升高时,该病情一般会缓解或自愈,秋季或第二年春季天气变冷时是否再次发病?中蜂在育王时在意蜂中哺育一段时间(营养杂交),再放在中蜂箱继续哺育,育出来的新王是否能提高对囊状幼虫病的抗病能力?断子换王结合药物治疗是否效果更好些?这些问题需要在生产中进一步深入研究。 文献仅供参考学习!如有不正确请纠正与补充! ----------------------------------------------- 蜜蜂育种、蜂王人工授精技术等 zhonghuamifeng.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odichongbing.com/fkdcb/10610.html
- 上一篇文章: 赛鸽经验调理完了赛鸽为什么还是不爱飞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