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饷老马,可使光监人。吾闻乐天语,喻马施之身。我衰正伏枥,垂耳气不振。移栽附沃壤,蕃茂争新春。沉水得稚根,重汤养陈薪。投以东阿清,和以北海醇。崖蜜助甘冷,山姜发芳辛。融为寒食饧,咽作瑞露珍。丹田自宿火,渴肺还生津。愿饷内热子,一洗胸中尘。——宋·苏轼《地黄》

毛地黄的中文学名是:毛地黄

毛地黄的别称有:洋地黄、自由钟、指顶花、金钟、心脏草、毒药草、紫花毛地黄、吊钟花等。

毛地黄的植物学分类: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合瓣花亚纲——管状花目——玄参科——毛地黄属。

毛地黄的园林用途:花坛、花境、盆花、切花等。

毛地黄的形态特征

毛地黄为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除花冠外,全体被灰白色短柔毛和腺毛,有时茎上几乎无毛,高60-厘米;茎单生或数条成丛;基生叶多数成莲座状,叶柄具狭翅,长可达15厘米;叶片为卵形或长椭圆形,长5-15厘米,先端尖或钝,基部渐狭,边缘具带短尖的圆齿,少有锯齿;茎生叶下部的与基生叶同形,向上渐小,叶柄短直至无柄而成为苞片。

毛地黄的花萼为钟状,长约1厘米,果期略增大,5裂几乎达基部;裂片为矩圆状卵形、先端钝至急尖;花冠为紫红色,内面具斑点,长3-4.5厘米,裂片很短,先端被白色柔毛;蒴果为卵形,长约1.5厘米;种子为短棒状,除被蜂窝状网纹外,尚有极细的柔毛;花期为6-8月,果熟期为8-10月,种子极小;同属植物约25种。

毛地黄的生长习性

毛地黄分布于海拔0-公尺的山区,植株强健,较耐寒、较耐干旱、忌炎热、耐瘠薄土壤;喜阳且耐荫,适宜在湿润而排水良好的土壤上生长。

毛地黄的名字来源

毛地黄具有布满绒毛的茎叶,以及酷似地黄的叶片,因而名毛地黄;又因为它来自遥远的欧洲,因此又称为洋地黄。

毛地黄的地理分布

毛地黄原产于欧洲中部与南部山区,台湾各地零星栽培,阿里山、太平山、清境农场、南天池等地,有大量归化;现中国浙江、上海、江苏与山东等地已有大量栽培。

毛地黄的繁殖方法:主要用播种法繁殖。

毛地黄的药用价值

毛地黄为重要的强心药,可兴奋心肌,增强心肌的收缩力,改善血液循环,或直接抑制心内传导系统,使心率减慢,主治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对心脏性水肿有显著利尿消肿作用;因毛地黄全株有毒,所以使用需谨慎,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毛地黄的毒性

毛地黄全株有毒,为重要的强心药,可兴奋心肌,增犟心肌的收缩力,改善血液循环,或直接抑制心内传导系统。由于毛地黄类药物的治疗量与中毒量之间距离很小(一般认为治疗剂量约为中毒量的60%,为致死量的10~20%)故很容易中毒;全株有毒,药用,有强心之效。

毛地黄的中毒表现

首先在肠胃道引起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胃内容物为草绿色)、厌食、流涎、腹痛腹泻,偶见出血性胃炎及胸骨下疼痛;以成年人较多见;早期的另一徵像是尿少;心脏方面的症状是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并存或先後出现,如心动过速或过缓,心律改变如过早搏动、二联律,阵发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各级房室传导阻;心室颤动和心室静止是最严重的心律失常,可直接危及生命;最後发生惊厥、虚脱、昏迷等。

毛地黄的中毒救治

因毛地黄过量服用危及到心律不整,应即刻用解毒剂或鞣酸蛋白2~5g,静脉点滴等,比照心律不整的支持性疗法。

毛地黄的园林应用

毛地黄适于盆栽,若在温室中促成栽培,可在早春开花;因其高大、花序花形方面的特点,可在花境、花坛、岩石园中应用;人工栽培品种有白、粉和深红色等,一般分为白花自由钟,大花自由钟,重瓣自由钟;常用于花境、花坛及岩石园中,还可作自然式花卉布置。

毛地黄的采制

毛地黄栽培后第二年花未开放时采叶,以8月份叶中有效成分含量最高;宜在晴天中午分批采收植株底层的成熟叶,于20-40℃缓缓晾干为宜,低温贮藏于密闭容器。

毛地黄的储存方式:贮放阴冷处密闭保存,保持干燥、避光,以免变质。

毛地黄的传说

传说坏妖精将毛地黄的花朵送给狐狸,让狐狸把花套在脚上,以降低它在毛地黄间觅食所发出的脚步声,因此毛地黄还有另一个名字——狐狸手套;此外,毛地黄还有其他如巫婆手套、狐狸套、仙女手套、死人之钟等别名。

本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偶遇此植物,觉得好奇就写出来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多多记日记:百子莲

多多记日记:香茶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odichongbing.com/yddcb/6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