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天气

不可忽视这5大方面

随着老龄化及生活节奏的改变,高脂血症、高血压等导致的心脑血管及周围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寒冷天气,会引发或加重心脑血管及周围血管疾病。

寒冷对体弱者、老年人和有心脑血管基础疾病的患者尤其不利,这部分人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5方面:

1.避免着凉

冬季是血管疾病高发期,因为寒冷常常引起血管收缩,导致心脏或肢体缺血,诱发疾病。此时这类患者以及体弱者、老人小孩等要随时注意保暖,出门戴口罩、帽子、手套、围巾等,避免着凉。

2.戒烟

烟里面含有尼古丁、焦油等大量有害物质,其中尼古丁能收缩血管,造成血管疾病加重。戒烟是预防和治疗周围血管病的重要措施。

3.忌蒙头睡觉

冬季很多人怕冷,就会蒙头睡觉,但蒙头睡觉会使被窝内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等增多,容易诱发血管疾病。

4.保持大便通畅

排便过于用力会使腹内压力增高,动静脉内压增高,容易诱发心绞痛、血管瘤破裂、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严重后果。血管病患者应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平时应有意识地多吃一些含纤维尤其是粗纤维较多的食物,如绿叶蔬菜、水果、五谷杂粮等。一旦发生便秘,切不可强行排便,而应该通过饮食或者药物来改善。

5.适当运动

适当的运动可以改善和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提高身体的免疫力,但冬季人体消耗的能量较多,如果运动太剧烈,反而会增加循环的负担,得不偿失,因此强调运动要适度。

限制高胆固醇高油脂

多饮热水

中医养生学认为“冬不藏精,春必病温”,要注意“养藏”。从饮食养生的角度来说,可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1.饮食要均衡

均衡饮食,才能全面满足身体需要,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宜多食鱼类、燕麦、黑芝麻等食物。多吃新鲜绿色蔬菜和水果,如胡萝卜、山楂、黑木耳等。蔬菜一天的量应该在-克为宜,水果在克为宜。

2.限制高胆固醇、油脂的摄入

高胆固醇、油脂等食物选择不当或进食过量都会增加血管病发病风险。限制动物脂肪的摄入,尽量用植物油烹饪,少食动物的内脏,如肝、肾、脑等组织。避免油炸、油煎的食物。

3.减少钠盐摄入

每日摄入食盐量不宜超过6克。尽量减少咸肉、罐头、火腿、加碱发酵的食品等高钠食物的摄入。

4.多饮热水

多喝热水可以帮助稀释血液,降低血液黏稠度,防止血栓形成,特别是清晨,建议大家起床后喝一杯热水,这样做有利尿、帮助排便、预防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等作用。

手脚冰凉这4道食疗方用起来

除了生活习惯、饮食上注意外,小编收集了几款食疗方,可帮助起到养血通脉、活络祛寒、宁心安神等作用:

1.养血通脉茶

材料:丹参6克、三七5克、龙眼肉10克

做法:以上为一剂用量,三味药混合后用水毫升煮开15分钟,过滤去渣当水饮用。每天一次。

功效:活血通络,养血安神。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丹参有明显的抗血栓形成、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可减轻心肌缺血的程度,还具有降压作用,对微循环障碍有改善作用。三七能抑制血小板功能及促进纤溶的作用,可降低血胆固醇和调节免疫力。龙眼肉可改善内分泌、调节免疫力,具有一定的抗突变作用。

此茶适用于各类心脑血管及周围血管疾病患者保健治疗,可长期服用。孕妇忌用。

2.猪蹄毛冬青汤

材料:猪蹄1只,毛冬青根克,鸡血藤50克,丹参50克

做法:加水共煮至蹄烂,去药渣,吃肉饮汤。

功效:活血化瘀生新,脉管炎、静脉炎等病人日常可服用。

3.参归粥

材料:当归头20克,红参10克,丹参20克,熟地20克,粳米克。

做法:先将当归头、红参、丹参、熟地放人砂锅内加水煎60分钟,取汁与粳米同煮粥食。

功效:补气养血活血,年老体虚的血管病病人可服用。

4.当归生姜羊肉汤

材料:当归20克、生姜30克、羊肉克

做法:当归洗净、生姜切片、羊肉过水后同下锅,加水煮至肉烂,吃肉饮汤。

功效:温中补血、祛寒止痛,特别适用于体质虚寒的人日常食用。但易上火、口腔溃疡、手足心热的人,以及发热咽喉疼痛者,不宜服用。

张恒春·六味地黄丸是滋阴补肾的代表方剂,由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丹皮共六味药组成。

传统上应用于治疗肾阴不足、虚火上炎而出现的头晕目眩、腰膝酸软、耳鸣、遗精、手足心热等症。具有显著的增强免疫、抗衰老、抗疲劳、抗低温、耐缺氧、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改善肾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及较强的强壮作用。

滋阴补肾。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

【规   格】每8丸重1.44克(每8丸相当于饮片3克)

口服。一次8丸,一日3次。

张恒春·补中益气丸方出自金代名医李东垣《脾胃论》卷中,是由黄芪(炙)、党参、白术(炒)、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甘草(蜜炙)组成,是口碑极好的补中益气药。

补中益气。用于体倦乏力,内脏下垂。【规   格】每8丸相当于原生药3克口服,一次8-10丸,一日3次。

张恒春·补中益气丸中黄芪甘温,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主药;辅以党参、炙甘草、白术益气健脾,合黄芪以益气补中;陈皮理气和胃,当归养血和营,用少量升麻、柴胡,助主药以升提下陷之阳气,生姜辛温;大枣甘温,用以和营,开腠理,致津液诸虚不足。诸药合用,则脾胃强健,中气充足。

长按指纹识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odichongbing.com/jxmdcb/7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