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速递梅尼埃病的前世今生三梅尼
在之前梅尼埃病的前世今生系列文章中,我们讲述了伟大的先贤们不懈求索的故事。站在他们的肩膀上,时至今日,我们才能略窥梅尼埃病的“真身”。 但是,在这一领域仍然存在着许多空白与困惑正留待后人去填补和解密。不过幸运的是,虽然我们还没有弄清楚,梅尼埃病到底是怎么回事,但我们却已经有了许多理论和方法来解释。 自从认识到有“梅尼埃病”这样一种疾病、认识到梅尼埃病的症状来源于迷路病变,我们的前辈们就试图用各种方法来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先后发展出的梅尼埃病的手术方法、径路有十几种之多,有些因为效果不好、并发症多,或者找到了替代的方法而弃用;有些方法命运多舛,问世之初即遭质疑,后因社会整体科技进步、技术改进而沿用到今天;至今,新的方法仍在出现...... 这期我们就为大家讲述梅尼埃病手术治疗的衍变。 人类历史上首例通过外科手术治疗梅尼埃病的是Parry医生,早在年他便开展了颅中窝径路第八颅神经切断术。但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早期接受该手术治疗的患者患侧听力完全丧失且往往发生严重术后并发症甚至死亡。 将这一术式改良并进一步发扬光大的是美国神经外科大师Dandy教授,年他发表了多例手术经验,指出颅内分离并仅切断第八颅神经中的前庭神经纤维可安全、有效地永久性控制梅尼埃病眩晕,同时避免听力损失。但由于耳科医生对于神经外科径路的解剖知识不足,经验欠缺,致使他们在开展前庭神经切断时遇到很大困难。 直到20世纪50年代,美国Schuknecht和英国Cawthrone教授首先提出经乳突径路的迷路切除术,并迅速得到了普及,从而取代了前庭神经切断术,一度成为治疗梅尼埃病的主流术式,但依然以完全丧失残余听力为代价。患耳尚有残余听力时,切除迷路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cawthorne教授 年,大名鼎鼎的内淋巴囊手术由法国的Portmann提出并逐渐流行开来。Portmann切开内淋巴囊,保留内耳迷路结构,患者的眩晕得到了控制,残余听力也得以保留。但当时人们并不完全理解这样做的原理。 Portmann教授 大约10年后,梅尼埃病特征性的膜迷路积水才被发现,为内淋巴囊手术提供了理论支撑,切开内淋巴囊可以释放压力、减轻积水,从而改善眩晕症状。 年Yamakawa和Naito对Portmann的手术做了改进,打开内淋巴囊并将内淋巴液向蛛网膜下腔进行分流,但随之而来的颅内感染并发症却要了不少患者的命。 年Shea做出进一步改良,首次开展了内淋巴囊乳突腔分流手术。同年,Shambaugh发现即使术中不打开内淋巴囊,甚至无法辨认内淋巴囊的情况下单纯去除周边骨质也可以取得控制梅尼埃病症状的良好效果,由此创立了内淋巴囊减压术。 Shambaugh教授 经过了十余年的临床验证,内淋巴囊手术已经基本形成了减压和乳突腔分流两大方法,总体眩晕控制率可以达到80%以上,两种方法之间没有明显区别。但是,内淋巴囊手术治疗梅尼埃病从创立之初就饱受争议。有学者认为它就是一种安慰性的手术,但因为内淋巴囊手术方法简单、保留听力、对内耳的扰动不大,相当一部分患者术后眩晕症状得到控制,所以仍有很多学者在开展。 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总是螺旋式上升的。到了20世纪60年代初,就在内淋巴囊手术和迷路切除大行其道的时候,耳科手术显微镜开始应用于临床,随之而来的便是前庭神经切断术的再次兴起。 年House借助手术显微镜,首先开展颞下径路前庭神经切断术,但由于操作过于复杂并没有被推广开来,但是因为House的贡献,经颅中窝径路选择性前庭神经切断术成为经典术式之一。 House教授 接下来的30年里,Silverstein先后提出了迷路后径路、乙状窦后/内听道径路以及迷路后、乙状窦后径路前庭神经切断术。耳科医生的手术范围已经延伸到侧颅底、桥小脑角等以往的手术“禁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分离前庭神经而保留耳蜗神经,从而尽可能保留患耳残余听力成为常规,眩晕控制率几乎达到%,这一进步充分证明技术和设备的革新大大推进了手术治疗梅尼埃病的发展。 近年来,在内淋巴囊手术、迷路切除和前庭神经切断三大手术方法基础上,又涌现出了三个半规管阻塞、内淋巴导管夹闭或联合手术等新术式。 年,殷善开等首次报道三个半规管阻塞联合内淋巴囊乳突腔分流治疗顽固性梅尼埃病。年,张道宫等报道49例三个半规管阻塞术治疗梅尼埃病,眩晕控制率%,但30.6%的患者出现听力下降。年,Saliba等首次报道内淋巴导管夹闭术35例,眩晕控制率达到了96.5%。Saliba在年巴黎IFOS会议中再次报道内淋巴导管夹闭术的手术效果,在剔除前庭性偏头痛的病例之后,他所观察的梅尼埃病眩晕控制率达到%。近年来,医院开展了治疗梅尼埃病的系列手术,包括内淋巴囊分流、内淋巴囊减压、乙状窦后或迷路后径路前庭神经切断、三个半规管阻塞、内淋巴管夹闭、迷路切除。 目前,通过三个半规管阻塞、内淋巴导管夹闭治疗梅尼埃病并未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公认,手术的疗效也有待进一步观察。 现今,为梅尼埃病患者做手术的医生越来越少,很多学者认为通过保守而非手术的方法完全可以控制眩晕,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不做赘述。就手术方法而言,目前有内淋巴囊手术(包括内淋巴囊减压、内淋巴囊引流、内淋巴管夹闭)、三个半规管阻塞、前庭神经切断和迷路切除。梅尼埃病发病机制至今还不明确,为什么内淋巴囊减压、内淋巴囊引流、内淋巴管夹闭、三个半规管阻塞这些手术都有效?哪种更优?怎样选择?都有待我们继续探索和求证。 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年曾经刊文总结治疗梅尼埃病的有效方法,绘制了一幅梅尼埃病诊疗流程图。 如何在疗效可靠的前提下追求最小创伤始终是临床医生与患者的共同追求,而我们一直在路上…... 编辑:佳丽 转载自:医院听力眩晕中心温馨提示 《ENT界》作为服务号《ENT联盟》的兄弟订阅号,旨在为耳鼻咽喉头颈及其相关领域提供新媒体互动及推广服务。整合耳鼻咽喉头颈及相关学科资源,普及该学科常见疾病防治知识,为医患提供网络资料信息支持。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rwdbaog.com/jxmdcb/3884.html
- 上一篇文章: 眩晕学院第24讲梅尼埃病合并良性阵发性位
- 下一篇文章: 耳聋耳鸣患者饮食上应该怎么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