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下首个新冠疫苗专利上市次日却跌11疫
来源:中国经营报文/陈玉琪“中一签可赚30万”的预言并未出现。“新冠疫苗第一股”“首支A+H疫苗股”“港股上市一年市值暴涨10倍”……8月13日,头顶诸多光环的康希诺登陆科创板,尽管.71元/股的发行价为科创板历史第二高,但上市首日,康希诺87.45%的涨幅低于此前市场对其预期,次日跌幅达11.07%。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消息,医院陈薇院士团队及康希诺生物联合申报的新冠疫苗(Ad5-nCoV疫苗)专利申请8月11日已被授予专利权,这是我国首个新冠疫苗专利。康希诺股价应声大涨,截至17日,港股康希诺生物上涨13.07%,A股股价也上涨了4.33%。事实上,疫情点燃的不仅是资本市场对康希诺的预期,今年以来,疫苗企业的估值屡创新高。截至8月17日收盘,A股生物疫苗概念板块的46只个股,总市值超过1.9万亿元。至今仍未实现盈利的康希诺,为何备受资本青睐?乘着疫情“东风”的疫苗股,究竟是“大肉签”还是“注水肉”?为什么是康希诺?招股书显示,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于年注册于天津滨海新区,由四位创始人宇学峰、朱涛、邱东旭、毛慧华从加拿大回国创立。董事长兼CEO宇学峰曾是赛诺菲-巴斯德细菌疫苗开发全球总监,其他三人曾在大型跨国疫苗企业任职。在起步阶段,康希诺主要进行仿创产品的研发,即针对国外已经上市但国内还没有的产品,或者国内也有但其生产技术比发达国家落后多年的产品开展研究。随着科研水平不断增强,在腺病毒载体疫苗技术、结合技术、蛋白结构设计和重组技术以及制剂技术这四大技术的支撑下,康希诺开始进行疫苗的自主研发。年,埃博拉疫情在非洲暴发。由于拥有当时国内唯一的腺病毒载体平台,康希诺得到了与军事医学科学院合作研发和生产埃博拉疫苗的机会,这是康希诺与陈薇团队的首次合作。年初,康希诺研发的重组埃博拉疫苗Ad5-EBOV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成为全球第三支、亚洲第一支进入人体临床的埃博拉疫苗,并于年10月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埃博拉疫苗的成功研发,让康希诺名声大噪。此次新冠疫苗研发,康希诺仍与陈薇院士团队合作,是国内领跑的新冠疫苗研发种子选手之一。从事冠状病毒相关研究的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博士后王年爽介绍,当前主流的新冠疫苗研发路线主要有4条:灭活疫苗、核酸疫苗、重组蛋白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康希诺与陈薇院士团队是国内唯一使用腺病毒载体技术路线的研发团队。5月22日,康希诺生物与陈薇团队在国际医学论文期刊《柳叶刀》上发表了全球首个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Ad5-nCoV)的II期临床试验数据。临床结果显示,该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单次接种后绝大多数受试者体内产生了显著的免疫反应,支持该疫苗进入III期有效性研究。王年爽介绍,I期和II期临床试验的重点在于检验疫苗的安全性,探索合适的剂量,以及检验诱导的T细胞免疫反应的均衡性和中和抗体滴度。而III期临床试验的研究重点在于评价疫苗的保护能力。“主流的观点认为这个疫苗不是那么难,个人感觉进度较快的几个疫苗有望在年底前后得到批准,真正量产、公众接种疫苗估计要到明年。”资本追捧,疫苗股存在多少泡沫?乘着新冠疫苗研发的东风,康希诺港股股价也随之大涨。年3月,康希诺在港交所上市后,仅仅一年多的时间累计涨幅最高已经超过10倍。截至年8月17日,康希诺港股股价已从年初的58.95港元/每股涨至.4港元/每股,涨幅高达%。随着康希诺在科创板上市,它也成为首只“A+H”疫苗股。高禾投资管理合伙人刘盛宇认为,“A+H”股的战略布局将成为医药公司的标准配置。“很多药品不仅想在内地上市,也想在海外上市,所以,基于新药开发、临床实验和商业化的需求,在资本市场搭建‘A+H’股这种结构的融资平台,对支付结算、业务拓展、品牌推广、人员激励都是好事。”事实上,过去一年里,康希诺不是唯一一家受资本追捧的疫苗股。据同花顺iFinD数据,过去一年在科创板上市的公司中,有5家医药公司上市首日涨幅超过%,其中硕世生物上市首日涨幅超过了%。刘盛宇认为,近期资本市场对疫苗股的追捧,一方面是因为疫情让公众对疫苗的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odichongbing.com/jxmdcb/12934.html
- 上一篇文章: 家禽感染禽念珠菌病时有发生,控制该病要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