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风起,思念成雨居善家祭清明
白癜风没有医治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l5dinci/ 梨花风起正清明 梨花风起,杏花飘雨 清明节 这个美得诗意而忧伤的古老节日 在每个人的心里缄默成殇 年 四月五日 清明节 慎终●追远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 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淮南子·天文中训》中说 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 “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 《岁时百问》则说,万物生长此时 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清明节的习俗有扫墓、踏青、 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 今天这些习俗多半已经消失 但在古人诗中却被一一记录了下来 《历书》有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祭祖节。相传它起源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便成为了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清明还有约定俗成的清明三侯和节日习俗: 清明三候一候桐始华; 此时桐树开始开花。 二候田鼠化为鴽; 田鼠因烈阳之气渐盛而躲回洞穴,喜爱阳气的鴽鸟开始出来活动。田鼠为至阴之物,鴽鸟为至阳之物。田鼠化为鴽,意指阴气潜藏而阳气渐盛。 三候虹始见; 虹为阴阳交会之气,纯阴纯阳则无,若云薄漏日,日穿雨影,则虹见。 节日习俗1.祭祀 杜牧诗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在这一天,我们为先人扫墓,既是礼敬祖先,也是慎终追远,表达哀思。 2.踏春 高田二麦接山青,傍水低田绿未耕。桃杏满村春似锦,踏歌椎鼓过清明。 清明时节,除了扫墓。另一项重大活动就是踏春了。四月春回大地,各地春色正好,我们既要缅怀先人,更要把握当下。 3.插柳 有这样两句谚语:“清明不插柳,死后变黄狗。”、“清明不戴柳,红颜变白首。” 在古人的观念中,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因此,清明插柳戴柳,主要是为了辟邪之用。 4.放风筝 四月,春暖花开。人们会把自己的疾病和苦难写在风筝上,待风筝飞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随风而去。 所以,放风筝除了是一种娱乐活动外,更有祛除晦气之意。 5.植树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在清明节时,人们多喜种松树柏树于墓前,以寄托思念,让逝去的亲人有个归宿,让在世的人有思念的寄托。 清明诗词寒食清明节禁火习俗的起源,是从寒食节来的。寒食节在清明节前几天,有两种说法。一说在清明节前两天,南朝梁人宗懔《荆楚岁时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称寒食节,正好在清明节的前两天。唐代元稹诗云:“初过寒食一百六”,则认为寒食节在清明前一天。 由于寒食的日子与清明接近,逐渐与清明就合二为一,清明的别称。 寒 食 (宋·张浍川) 江城吹笛晚风斜,城郭人稀噪乱鸦。 火冷烟青寒食过,家家门巷扫桐花。 题芭蕉叶上 (唐·张仁宝) 寒食家家尽禁烟,野棠风坠小花钿。 如今空有孤魂梦,半在嘉陵半锦川。 韩翃《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孟云卿《寒食》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扫墓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 寒食日 (唐·云表) 寒食悲看郭外春,野田无处不伤神。 平原累累添新冢,半是去年来哭人。 寒食野望 (唐·李郢) 旧坟新陇哭多时,流世都堪几度悲。 乌鸟乱啼人未远,野风吹散白棠梨。 建炎庚戌溃兵犯襄汉寒食阻趋光化 拜扫追慕痛哭因成二诗其二 (宋·张嵲) 故园坟树想青葱,寒食风光泪眼中。 自痛不如伧父子,纸钱犹挂树头风。 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高翥《清明》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踏青约从唐代开始,清明节吸收了另外一个较早出现的节日—上巳节的内容。上巳节古时在农历三月初三日举行,主要风俗是踏青、祓禊(临河洗浴,以祈福消灾),反映了人们经过一个沉闷的冬天后急需精神调整的心理需要。 晋代陆机有诗写到:“迟迟暮春日,天气柔且嘉。元吉隆初巳,濯秽游黄河。”即是当时人们在上巳节祓禊、踏青的生动写照。 由于清明上坟都要到郊外去,在哀悼祖先之余,顺便在明媚的春光里骋足青青原野,也算是节哀自重转换心情的一种调剂方式。因此,清明节也被人们称作踏青节。秉性贪玩的孩童,常常不满足于踏青游乐仅仅在清明举行一次,诚如唐代大诗人王维诗句“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唐·窦巩) 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 大堤欲上谁相伴,马踏春泥半是花。 程颢《郊行即事》 芳原绿野恣行时,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醉,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荡秋千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古时候,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才逐渐发展为用两根绳子加上踏板的秋千。《荆楚岁时记》记载,每年的春天,人们把长绳拴于高大的树叉上,女子穿着五彩缤纷的艳丽服装坐在上面,前后摆动,在空中起飞荡漾。唐宋时,荡秋千被称为“半仙之戏”,深受广大妇女的喜爱,清明荡秋千极为盛行。 丙辰年鄜州遇寒食城外醉吟 (唐·韦庄) 满街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 好是隔帘花树动,女郎撩乱送秋千。 寒食日题 (唐·薛能) 美人寒食事春风,折尽青青赏尽红。 夜半无灯还有睡,秋千悬在月明中。 王磐《清江引·清明日出游》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 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辛弃疾《春寒有感》 莺未老。花谢东风扫。 秋千人倦彩绳闲,又被清明过了。 日长减破夜长眠,别听笙箫吹晓。 锦笺封与怨春诗,寄与归云缥缈。 蹴鞠蹴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据说这可是足球的起源哦。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球,是骑在马上,持棍打球,所以也叫马球。年开始西安市重现仿古马球运动。 王维《寒食城东即事》 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绿蒲涵白芷。 溪上人家凡几家,落花半落东流水。 蹴鞠屡过飞鸟上,鞦韆竞出垂杨里。 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邓云霄《鞠歌行》 年年上巳与清明,九衢车马嬉春晴。 琼楼弄琵琶,故作断肠声。 何人传此曲,曲罢春郊遍青绿。 踏青女儿年十五,纤腰如柳向人舞。 蹴鞠蹴鞠夜忘归,归来庭畔月移午。 插柳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谚语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的说法,说明清明折柳在旧时是很普遍的习俗。据说柳枝具有辟邪的功用,那么插柳戴柳不仅是时尚的装饰,而且有祈福辟邪之效了。 题村居 (宋·张炜) 村居何识见时节,春去春来自一年。 谁与儿童话寒食,也将杨柳插门前。 方岳《清明日舟次吴门》 片片飞花更异乡,人家插柳抵愁长。 晴沙烟草几今古,春去春来燕子忙。 归有光《清明济上》 瀛州三月雪中行,千里寒风到济宁。 道上女郎斜插柳,始知今日是清明。 陆游《春日》 春来日日困春酲,徂岁如驰得我惊。 山寺馈茶知谷雨,人家插柳记清明。 登阶勃窣晨鸡老,侵路纵横野草生。 堪叹筋骸犹健在,强随丁壮事深耕。 放风筝清明放风筝是普遍流行的习俗。清人潘荣陛所著《帝京岁时纪胜》记载:“清明扫墓,倾城男女,纷出四郊,提酌挈盒,轮毂相望。各携纸鸢线轴,祭扫毕,即于坟前施放较胜。”古人还认为清明的风很适合放风筝。《清嘉录》中说:“春之风自下而上,纸鸢因之而起,故有‘清明放断鹞’之谚。”古人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所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 严绳孙《望江南》 江南好,蟹浦画难如。 春酒连船浮竹叶,春厨三月有鲥鱼。 只合浦边居。 江南好,一片石头城。 细雨飞来矶燕小,暖风扶上纸鸢轻。 依约是清明。 张令仪《临江仙·咏美人放风筝》 节近清明天气困,佳人消遣春慵。 纸鸢擎出小庭中。 悠然轻扬去,漂泊似郎踪。 玉腕难牵丝万丈,笑移莲步匆匆。 身轻先自欲随风。 倩人扶不定,微晕脸潮红。 射柳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是我国清明节的古老习俗之一。据明朝人的记载,射柳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陆友《见说》 幽并豪侠士,新拜羽林郎。 夕按秦娥曲,朝薰荀令香。 折花当阁道,射柳傍宫墙。 见说红城下,今年春草长。 周宪王《元宫词》 王孙王子值三春,火赤相随出内门。 射柳击球东苑里,流星骏马蹴红尘。 斗鸡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我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上也参加斗鸡。如唐玄宗最喜斗鸡。 五代女词人花蕊夫人有诗云:“寒食清明小殿旁,彩楼双夹斗鸡场。内人对御分明看,先睹红罗被十床”。皇宫里举行斗鸡比赛,还用10床被子当作赌注,可见玩兴极浓。 夏竦《江南春日》江北游人春未回,江南春色傍人来。 茶经谷雨依稀绿,花接清明次第开。 场上斗鸡金作距,槛前妆鉴玉为台。 六朝风物今何在,莫负流年酒百杯。 刘克庄《寒食清明二首之一》 过眼年光疾弹丸,桐华半拆燕初还。 汉宫有烛朱门煖,墨突无烟白屋寒。 宁复斗鸡陪戏社,颇思携鹤访孤山。 今年秫与金同价,偶得茅柴且尽欢。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odichongbing.com/fkdcb/12106.html
- 上一篇文章: 推荐心脑血管病饮食与防治让无数读者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