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孕妈妈表示:很多长辈对儿童婴儿的一些症状只有一套偏方,但大部分民间偏方真的真的不靠谱!再心急咱也别逮什么都试!

一、常见民间偏方:

1.银手镯煮水,退烧

如果小月龄宝宝发烧了,你会怎么办?大部分家长第一反应应该是送医问诊。也有很少一部分家长,在用偏方作妖。

福州一个未满月的男婴发烧,家长第一时间没有送医,而是找来偏方,用银手镯煮水喝,用珍珠粉泡水喝,用酒精擦身,理由是“担心宝宝太小,用药对身体不好。”

结果等次日再就医时,宝宝已经停止了呼吸。对医生开的药不信任,却蜜汁自信地相信偏方有用且无害?逻辑清奇。甚至包括国外的偏方,什么鸡蛋清敷额头、姜片/蒜片贴脚底、葱白煮水、湿毛巾绑腿(来自德国)等奇葩方法,咱都别尝试了,这哪是给宝宝退烧,这个是在折磨宝宝啊。

(1)正确处理方法:

首先,未满3个月的宝宝,体温超过38℃时,应先就医。

其次呢,稍大一些的宝宝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2)物理降温:

当宝宝未到达38.5℃时,若精神状态好,可让宝宝多补充液体,通过自然出汗、排尿带走身体的热量。

也可提高室内温度后适当减少宝宝的衣物,帮助身体散热。

(3)口服退烧药:

若物理退烧不管用,烧到了38.5℃(有热性惊厥史的宝宝为38℃),或没啥精神,就得服用退烧药了。

2.无花果叶煮水,泡脚治腹泻

有老人用民间偏方,无花果叶煮水给宝宝洗脚,结果导致化学性皮肤灼伤!

此时有些家长要问了:我也用无花果叶煮水洗过脚啊,为啥我没事儿?

真相是,这类烫伤反应叫植物光敏性皮炎,在过敏体质人群中尤其易发。

无花果叶中含有某种光敏性物质,宝宝用无花果叶煮的水洗过脚后,这些物质附着在宝宝脚上,当接受了日光照射后,就会和日光产生一系列反应,进而出现红、肿、痛、起疹子、发水疱等皮炎症状。

所以,即便别人用了没事儿的方子,你也不要随便给自己家娃尝试。

正确处理方法:

若是病毒性腹泻,一般5-7天可痊愈。此时,预防脱水比止泻更重要。

帮宝宝口服补液盐Ⅲ,预防脱水,若脱水及时就医。若继发了乳糖不耐受腹泻,可以补充乳糖酶。

若连续腹泻超过7天,或护理过程中腹泻症状严重,或出现反复发热、精神状态差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如呕吐等,建议带宝宝就医,遵医嘱用药。

3.苍耳子熬水,治鼻炎

宝宝鼻炎最让家长头疼了,但这也不足以成为家长有病乱投医的理由哦。

阜阳一个7岁女孩有鼻炎,妈妈听说苍耳子对治疗鼻炎有特效,就拿来煮水给孩子喝。

连喝4天后,女孩出现肝功能衰竭、心肌损害,整个人陷入昏迷状态,差点要了小女孩的命!

苍耳子本身没有错,人家原本就是一种带有毒性的中草药,但使用偏方的家长,忽略了苍耳子是不能直接入药的。

正确处理方法:

若是过敏性鼻炎,首先要回避过敏原接触;其次,家长可以使用生理性盐水给孩子清洗鼻腔。再者,若症状严重到影响生活,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比如说含有激素的鼻喷药物等。

4.鱼刺卡喉,吞饭喝醋

这条偏方太有感触了,我小时候就经历过,每咽一次馒头,就感觉喉咙被鱼刺扎得更深一点。

吞饭?你以为可以把鱼刺压下去,但事实可能是把位置较浅的刺推得更深,更难取出。

要是鱼刺再个大体粗些,还有可能刺破食管或血管,造成严重感染,甚至危及生命。

喝醋?你指望鱼刺能被轻轻拂过的醋软化吗?白日梦想家都不敢这么想。相反,还可能刺激甚至灼伤已经受损的食道黏膜。

讲真,千万不要给孩子吞饭喝醋了!

正确处理方法:

若鱼刺卡得较浅,张嘴能看到,家长可以小心地用镊子帮孩子夹出;或让孩子用力咳嗽,细小的鱼刺可能会跟着气流掉下来。

若看不见鱼刺,或孩子不配合,或鱼刺卡得较深,有剧烈地刺痛感,医院,交给医生处理了。

5.母乳涂脸,治湿疹

说来也神奇,当宝宝身体没有胖嘟嘟的时候,老人会说:“哎呀,你奶水(母乳)没营养,看把娃娃饿的。”

当宝宝身上起湿疹时,老人又说了:“听我的,奶水能杀菌,挤两滴涂上就好了。”

母乳就这样,一会被推下神坛,一会又被推上神坛。

你要是真信了这偏方,只有一个结果:宝宝湿疹越来越严重。

因为母乳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等等营养物质,一旦涂在湿疹处,很容易滋生大量细菌。

而湿疹宝宝本身皮肤屏障已经受损,再加上细菌滋生,延误治疗不说,很可能刺激湿疹加重,堵塞毛孔,使汗液、皮脂分泌排泄受阻,形成汗腺炎和毛囊炎。

正确处理方法:

若皮肤没有破溃,或待破溃愈合后,可以选用温和、无刺激的保湿霜,大面积、大量、充分地涂抹在皮肤上;

若皮肤有破溃,可以先涂抹氢化可的松、百多邦等消炎和止痒,等破溃愈合后,再充分涂抹保湿霜。

在最后漳州孕妈妈想告诉各位宝爸妈们,看到孩子生病或遭遇突发情况时焦急的心情,但不支持把所有偏方拿来就用,不加判断的态度。

孩子不是小白鼠,经不起偏方瞎折腾。对于偏方,我们应该抱有不轻信、不乱试的态度。当孩子生病,一定要及时就医,相信医生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odichongbing.com/fkdcb/11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