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晨晨是一位超常儿童,9岁半,除了酷爱数学,也很擅长编程和钢琴。今天我们邀请晨晨妈妈,跟大家分享一段经历,内容是关于超常儿童对于某一项事物的“重复”。晨晨妈:孩子小时候喜欢的玩具其实很简单:积木、地球仪和小黑板。作为家长,我对孩子最初的教育启蒙做得其实并不好,但这些玩具却成了他启蒙教育的一个重要课程。曾经,我在“幼小数觉”群里,也和群里的家长们分享过孩子的成长经历。特别是地球仪,从他两岁的生日开始玩,一直到上小学之前,几乎贯穿了他幼年教育启蒙的整个过程。四年多的时间里,地球仪玩坏了几个,但他一直玩得不厌其烦,还从不断重复玩耍的过程中,玩出很多知识来。他最初的识字,基本是来自于地球仪,数学上一些知识:比例、距离、方向和空间感的建立,也来自于地球仪。所以,地球仪对他来说,是影响了他的整个幼年到童年的时光。关于地球仪的故事,我也给很多朋友包括在“幼小数觉”群里,也做过分享,但是,身旁的朋友说,他们的孩子,对于地球仪,没有那么多的热情、持续和执着。或许,这也体现了一个孩子(或者说超常儿童)对于某一个喜爱事物,是可以不断重复的玩耍,但是这种重复并不是单一的一种重复,而是在不断重复的过程中,找到新的乐趣,学到新的知识吧。正文内容:还记得晨晨他两岁生日的时候,姐姐给他送了两个生日礼物,一个地球仪,一个小黑板,从此,地球仪和小黑板就伴随了他从两岁到学龄前的幼年时光。那个时候,他每天都很喜欢转动地球仪,无限乐趣都在地球仪转动的那一刻尽情展现。其实那个时候,也只是玩,什么也不懂。有一天他突然问我:“地球仪为什么是圆的?”我告诉他:“因为地球是圆的呀,这个小小的地球仪,其实就是我们住的地球,它只是比我们的地球小。”从那一天开始,他就开始了对于地球仪的探索之旅,而不再是每天只是转动着觉得好玩。他开始问我:“妈妈,那我们住在地球仪的什么地方?”于是,我带他找到了中国的位置,然后指出了四川成都的位置,告诉他,我们在成都的上方(北方)一点(德阳)。他很惊奇,说:“原来我们住的地方这么小。”我说:“是啊,这是按比例放小了的,在地球仪上,就只有这么大了。”但那个时候,他是不懂比例的,所以,也就不再给他多做解释。从那以后,他开始了对世界各国的好奇。会指着某个地方问:这是哪个国家?慢慢的,他知道了很多国家。后来,又开始认许多城市。这个过程一直持续着,也是在那个时候,他通过认识国家和地区,也认识了一些汉字。后来,我们去某个地方旅行,他在出发之前,会在地球仪上先把这个地方找出来。玩了大概一年左右(三岁多),他不仅知道了很多大国和地区,还在地球仪里只标注数字的地方,在附录里找到相应的国家或地区,比如:梵蒂冈、列支敦士登等。在知道了地球仪上很多国家和地区之后,也会经常考我们:让我们快速找出某个地方在地球仪的某个位置,或者听到一个电视里说某个地方,他也能快速的找出某个地方在哪里。地球仪的魔力可不是只有国家、地区和城市。慢慢地,他发现了很多好玩的东西:经度、纬度,赤道、南回归线,北回归线,高山、大海和陆地等;还有气流(暖流)、气候(温度)等;知道了什么地方四季分明,什么地方只有夏季,什么时候常年结冰;通过认识北极南极,还知道了极昼极夜……对于他来说,一个地球仪就是一套地理书,一本百科知识全书。所以,几年以来,对地球仪都有无限的求知欲和乐趣。四川在经历了年汶川大地震之后,小的余震也一直持续着,每一次,只要是听说了有余震,他都会在地球仪上迅速找出地震的位置,算一下离我家大概有多远。经度和纬度就像一个坐标,在他上幼儿园的时候,一次坐电梯,问我电梯里为什么是B1、B2楼时,回家给他画了一个像坐标一样的图,他就知道了负数指的是什么。知道了经度和纬度,看电视新闻或电视节目的时候,能迅速找出它在地球仪上的位置。乐趣之一:关于运河有一次,他用自己的手指在地球仪上从中国南海,顺着大海由东向西“航行”,在红海和地中海之间,突然走不通了,只有一条人工运河连着,叫“苏伊士运河”。又“航行”了一段时间,在加勒比海和太平洋之间,又有一条人工运河“巴拿马运河”连接着。这两个小小的发现让他兴奋了很久,到现在都记忆犹新。乐趣之二:国际日期变更线知道了时差之后,有一天,他突然发现了国际日期变更线,但线并不是直的,他觉得有些奇怪,于是问我。于是,我和他一起查资料,这条“国际日期变更线”其实是一条假想的线,这样方便当地生活,避开了一些岛屿和地区,是为了让他们一致分成两个日期,因此,它不是直的,而是有几个曲折的曲线。通过地球仪,知道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每次开车出去玩儿,他都喜欢看导航,看路标,去过的地方,回来的时候,就不让我们开导航了,他说他来当导航。所以,关于方向感,他能够很快辨别。对于导航显示的距离,也能推算出开车大概需要的时间。在他五岁多的时候(幼儿园中班的暑假),我和阿姨带他去北京玩儿。从下飞机的那一刻起,他就给我们当起了导航,首先在机场买了一张地图、地铁图,我们乘坐机场大巴到要住宿的宾馆,由他选择路线,并一路指引我们到了宾馆。后来开始旅行的几天,我们都是以乘坐地铁为主,每一次,都是他拿着地图,和看着地铁里的指示,告诉我们该怎样走。中途还去过一次天冿,在天津,也是一路都由他指引,到达目的地。后来,我们出去旅游,到达某个景区,他都是首先找到一张景区地图,然后,安排出合理的路线,我们一起游玩。在他幼儿园大班的时候,有一次,我们去毛里求斯。在上飞机之前,他说了三件事:第一,毛里求斯在南半球;第二,在非洲;第三,要飞差不多九个多小时(从成都起飞)。我问:“为什么九个多小时呢?”他说:“因为飞日本(东京)四个半小时候,韩国三个半小时,然后,推算出来的。”当时我挺吃惊的。然后补充问了一句:“如果我们飞纽约,要飞几个小时呢?”他略算了一下,说:“大概13个小时。”我想,那个时候,他已经建立了自己最初的空间感,和对比例的初步理解吧。不止是喜欢玩地球仪,他还喜欢在他的小黑板上画某个地方的地图,根据图形推测是哪个国家,也会让我们猜,他画的是哪一个国家。地球仪上反映出来的知识其实有很多,后来,就开始借助于手机、电脑或者其它的一些地图拼板游戏来探索其它关于地理的信息了。他独立阅读的第一套连环画报,是《环球少年地理》,后来又读了《世界地理百科》《中国地理百科》等。通过阅读这些书,也让他的识字量有了很大的提升。在一年级下学期的暑假,基本就能独立阅读不带拼音的儿童书籍了。直到开始上小学了,地球仪才开始被冷落。但是,在他触手可及的地方,总会有一个地球仪静静地“站”在那时,有时候,他也会把地球仪,轻轻地转动几下。

想阅读更多内容,请移步豆瓣小组,欢迎大家在小组内留言。

(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进入豆瓣小组查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odichongbing.com/dcbtp/8847.html